搖滾時代 (Rock of Ages)
導演:亞當夏克曼 (Adam Shankman)
編劇:克里斯達利恩佐 (Chris D'Arienzo)
推薦:3顆星 (可有可無)
剩下酒精與性愛
一開始我是很期待這部電影的。亞當夏克曼導演的《髮膠明星夢》實在太歡樂、太精彩,讓我對同樣是音樂劇改編的《搖滾時代》充滿了期待,更何況看到那八零年代的妝髮,小時候常聽到的老搖滾旋律,以及湯姆克魯斯親自演唱多首搖滾經典…預告片就已經讓人如此驚豔,看到特映會的票時更讓我打從心底佩服這部電影。整張票仿造黑膠唱片,讓我打從心底喜歡片商的用心,所以不自覺在進場前,就決定要大大讚揚《搖滾時代》這部電影。
殊不知…在看電影的當下就覺得有某個部分怪怪的。雖然許多音樂中還是不自覺想跟著音樂律動,也讓某些笑點戳中我的點,但始終有種不暢快的感覺。回到家仔細思考之後,赫然發現…《搖滾時代》是一部歡樂的歌舞片,卻絕對跟"搖滾"這件事扯不上太大的關係。電影裡我看到了《舞孃俱樂部》、《髮膠明星夢》、《夢幻女郎》與《吉屋出租》的影子,但卻都只有皮毛,缺乏讓人印象深刻的特別處。加上以搖滾樂為主題的歌曲,充其量也只是把搖滾歌曲當成唱歌跳舞的媒介,反而讓人疑惑:真正的搖滾是甚麼?我沒有高喊"Rock"的衝動,反而想像個小孩跟著音樂聳肩跳舞,這也是搖滾?搖滾的真諦是不是在這部電影裡被粗略化了?
如果對"搖滾"這件事沒有這麼認真的話,其實《搖滾時代》就會是一部還不錯的歌舞片。從音樂舞台劇改編,音樂都選自紅極一時的搖滾團體,甚至有許多八零年代的搖滾經典…雖然不一定每一首都熟悉,但絕對可以讓你在電影院裡跟著音樂搖擺!甚至有些歌曲的段落你還會哼個幾句(但如果你是八年級生…我可能就不保證了)。這已經是歌舞電影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可以引起絕大部分觀眾的共鳴,加上淺顯易懂的劇情…說真的,只要偷渡一些說大道理的觀念,《搖滾時代》就是一部擁有基本盤觀眾群的歌舞片。所以認真說起來,我無法說這部電影是否成功或失敗,因為看這部電影的角度可以很不一樣。
但前面有說過,我對《搖滾時代》是充滿期望的。畢竟導演上一部歌舞片《髮膠明星夢》既歡樂又緊湊,許多畫面仍然歷歷在目,自然好奇導演對《搖滾時代》會有甚麼樣的想法,又要如何呈現出"搖滾"這件事。基於這種立場看電影,我必須說,《搖滾時代》讓我覺得缺了一角,在很多面向都缺乏深度。這讓"搖滾"這件事情成為譁眾取寵的工具。
先是劇情。在《搖滾時代》裡,由一名鄉下來的女孩想完成搖滾夢開始,進到搖滾巨星的發源夜店,巧遇在夜店工作的男主角,開始一連串的夢想起飛故事。這劇情模式有如前年年底的《舞孃俱樂部》:「鄉村女孩進城來、與夜店男孩熱戀、因誤會而分手、夜店經營出現危機、解圍、複合」,這種模式實在讓人覺得痛苦。我不管舞台劇是孰先孰後,但改編成電影就應該有電影的樣子,同一招再來一次,編劇是不是睡著了?如果只是相像那倒還好,但讓人詬病的是《舞孃俱樂部》針對經營者、舞者、合作對象等角色都有深切的感情刻劃,但《搖滾時代》卻只是如電視短劇一般一段又一段地帶過,除了主角之外,其他演員的劇情線就如同廉價喜劇一般,這實在讓我覺得很不舒服(雖然無俚頭的發展讓我大笑了)。
劇情如此,導演倒是很聰明,不停地使用搖滾樂來包裝劇情上的缺點。當女主角在車上唱歌覺得太愚蠢時、當男女主角在唱片行開始尷尬不自然時、當夜店出現危機不知該如何是好時,導演就開始像楊麗花歌仔戲那樣開始讓大家唱歌,唱一唱就Fade Out進廣告…我自己都會瞬間進入歌曲很high的情緒裡,就會開始忽略劇情上的缺失。但這部電影可是《搖滾時代》耶,沒有演出搖滾靈魂就算了,搖滾樂是給這部電影這麼使用的嗎?這一點我質疑,但若跳出"搖滾"這件事,你又不能不承認這部電影的確就是那種很經典的歌舞片…
我在電影裡同時還看到了《夢幻女郎》與《吉屋出租》的影子。當男主角被簽下合約,卻誤會了女主角時,事業即將起飛,毅然拋下過去一切,帶給觀眾的感覺就如同《夢幻女郎》的大姊被開除時的驚訝。但男主角被迫拋棄搖滾樂走向偶像團體路線的經過卻被草草帶過,說實在話,那種矛盾和痛苦如果用歌曲來表達,才會是真正好看的地方!而女主角痛哭失聲淪為鋼管女郎後,我也從中感覺到《吉屋出租》時的哀愁,但導演卻只用了一首歌就算交代完成,那一段我只覺得每位鋼管女郎都可以去參加奧運了!電影中段開始,我就有種導演在趕時間的錯覺,很多可以發揮的地方都被快轉,精力似乎都用在前面的鄉村姑娘身上…真的好可惜!
電影後段更讓我傻眼,許多條劇情線的胡亂收尾讓我有點坐不住,要不是這些經典老歌真得好聽,不然電影會被扣分太多。看到最後,我還是不了解"搖滾"這東西到底有哪一點好?"搖滾"到底改變了這群人甚麼?"搖滾"可以為這個世界帶來甚麼?迷幻藥?酒精?嘔吐物?還是開放的性愛?我不認為這就是搖滾,電影叫做"搖滾時代"似乎言過其實,如果叫做"被搖滾的時代"反而更符合電影內容一點。
也還是有優點的,除了歌曲經典好聽之外,大咖演員們的精彩演出更是電影裡的一大亮點!幾乎可以說是因為有他們,拯救了這部電影。湯姆克魯斯飾演總是在恍惚和找尋自己的搖滾巨星,片中的他雖然好像從來都沒有清醒過,但這個角色可是影射"槍與玫瑰"的主唱,湯姆克魯斯可以說是很精彩地詮釋出一位失去自我的搖滾巨星,因為一位記者的直言,而重新發現自己的過程。尤其是片中他親自演唱多首搖滾歌曲,那股氣勢真的儼然就是一位真正的搖滾巨星!而凱薩琳麗塔瓊斯飾演衛道的市長夫人更是駕輕就熟,早在《芝加哥》就讓人體驗到她精彩的演技和歌舞,在《搖滾時代》裡飾演壓抑的教會淑女,誓言打擊從地獄來的音樂時,真的是讓人恨得牙癢癢,卻又驚訝她的氣勢怎會如此磅礡!在最後被揭穿過去的一剎那,雖然沒有太多鏡頭可以表現,亮度卻超越了許多演員。這兩大巨星的加持,實在是拯救這部電影的救星!
如果本來就是喜歡歌舞電影的人,對《搖滾時代》應該也會有相當程度的喜愛,雖然劇情過於老派,但多少還是把握住了幾個對歌舞電影最重要的元素。但如果你是衝著"搖滾"這件事去的,那就把錢留住,去買幾張老搖滾唱片來聽就好。因為《搖滾時代》實在不會太搖滾,電影裡面的搖滾精神會讓愛好者吐血吧。就讓《搖滾時代》回歸歌舞本位,搖滾精神長留在我們心中,永遠不死就可以了。
電影劇情:★★★☆☆
演員演技:★★★☆☆
角色刻劃:★★☆☆☆
故事氛圍:★★★☆☆
畫面美感:★★★☆☆
服裝化妝:★★★★☆
音效配樂:★★★★★
剪輯流暢:★★★★☆
節奏步調:★★☆☆☆
影前評價:★★★★☆
綜合推薦:3顆星 (可有可無)
下回電影主題:神鬼認證4 (The Bourne Leg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