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鑰匙海報心靈鑰匙 (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
導演:史帝芬戴爾卓 (Stephen Daldry)
編劇:艾瑞克羅斯 (Eric Roth)
推薦:4顆星 (不看可惜)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

        國紐約911事件發生至今,正式邁向第十一年。雖然我從未親眼看過雙子星大樓,美國跟在臺灣的我自己也沒有太大的關係,但這確實是一件至今仍然震驚全世界的大悲劇。當年我國中,中午午餐時看著電視上冒煙的大樓,隱隱約約感覺到這是第一次有人敢這麼公然挑戰"美國"這個名字,這個經濟、軍事武力、文化影響全世界的頭號大國。針對這件事情仍然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但在全世界(或至少西方世界)都已經有一套社會運轉機制的情況下,中東國家用飛機撞毀美國紐約雙子星大樓,就像是天外飛來一筆,完全沒有人想到會有這麼樣一件出乎常軌的脫序悲劇發生。
                                                                                
        當年這件震驚全世界的消息爆開,面對早已習以為常的生活突然亂了套,許多美國人一定無法冷靜下來。印象中就連許多以紐約為背景的電影,都因為劇情中出現雙子星大樓而無限期延後上映....到了現在事件發生第十一年,即使生活已經全部為到正軌,但這件事情就像是當年臺灣921大地震一樣,一定是許多人心裡的傷痛...我猜,《心靈鑰匙》正是以這樣撫慰人心的角度出發,在事件發生後滿十年,送給全美國人的一劑心藥。


         當然,有關911事件已經有許多紀錄片及相關媒體系列報導在這十年間不斷強力播送,再強去說罹難者或是救難英雄背後的故事已經不太有吸引力(或是已經沒有意義),《心靈鑰匙》就以父親在此事件中喪生的小男孩為題,引出"還活著的人"面對悲痛時的情緒,透過留住美好印象和回憶的追尋,讓經過十年的美國人(或紐約人)找到出口。換言之,這不是一部紀念或追憶類型的片子。這是一部以在世的人為主角,安撫失去摯愛傷口的療傷電影。
                                     
         面對這樣的故事背景,我想我身在臺灣,其實沒有資格去論斷這樣的電影好不好看,或是有沒有效果(甚至我不知道這故事是不是真實改編的)。但若是光從「看一部電影」的角度來說,我的確被導演弄得淚眼盈眶,心疼又佩服在這樣情形下堅強生活的勇氣。導演史帝芬戴爾卓曾執導《為愛朗讀》、《時時刻刻》,都將人們心情的轉折和複雜的情緒處理地婉轉又含蓄....這次《心靈鑰匙》也不例外。導演透過小男孩看世界的角度(可能這男孩還有輕微的自閉傾向),首先讓觀眾可以理解一位痛失父親的孩子心裡有多麼難受和無法紓解的悲傷,再以一把鑰匙為線索的追尋中,我看到這孩子面對沒有父親在一起的情形下,面對世界的恐懼。
                                               
        因為失去父親所以害怕生命的脆弱。不敢搭乘交通工具、聽到太多的聲音會害怕、恐懼面對人群....他怯縮在房間的衣櫥裡,卻又因為不想一輩子失去父親,所以硬逼著自己展開旅程,追尋更多有關父親的記憶。大螢幕上總是搖著鈴鼓在路上走著的男孩,原本在旁人眼中只是一個不知道天高地厚、不會看人臉色的死小孩,但在導演的鏡頭,我不只看到了這個男孩眼中的世界,更清楚感受到了男孩心裡的恐懼和煎熬。
                                               
        導演也很壞心眼。一開始雖然就由男孩當主角,自白的台詞也隱隱約約感覺到男孩心裡的不對勁,但總要在一個契機才像是地雷一樣瞬間爆發開來。一開始掙扎自己去找"布拉克"的男孩,遇到不說話也不逼迫他做甚麼事情的爺爺,在他心裡的壓抑終於爆發開來。男孩快速大聲地說著自己內心的話,這些話他不敢跟任何人講(即使是自己的母親,但他早在父親葬禮埋下空棺材時就不再信任她),講出他的害怕和難過,卻又不得不這麼做的恐懼和掙扎....瞬間我就眼眶泛紅了。心疼這個角色居然藏了如此大的壓力,在終於釋放開來時是多麼的讓人心疼…
                                     
        導演同時也埋下了兩條線:男孩回到家後答錄機的六通留言、看似同樣沉浸在悲傷中忽略了一切的媽媽。雖然主要是男孩找尋"布拉克"的解答,想找到對應鑰匙的鎖,但其實鑰匙和鎖的真相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男孩心裡對那第六通留言的虧欠。因為虧欠,所以他要找出爸爸鑰匙的真相來彌補自己心裡的歉疚,而在找尋的過程中,男孩跟著爺爺才開始解開心防,面對自己一直不敢面對的那第六通留言。我第二次淚崩就在這第六通留言。設身處地想,接起電話的壓力之大怎麼可能是一個小男孩可以承受的?但不接電話聽到那頭連續九聲的"Are you there?"是多麼的煎熬!這是他對父親的歉疚,對母親的歉疚,對自己無法原諒的歉疚阿…
                                   
         所以說這是一部還在撫慰傷痛後努力生活的人們的電影。當事件發生後,摯愛永遠離去,誰能說自己不歉疚?父母過世時歉疚自己不夠孝順、情人過世歉疚自己來不及表現愛、朋友過世歉疚自己沒有更多的相處和理解....這樣的歉疚是活著的人必須要跨越的可怕障礙。有人選擇讓時間淡化、有人選擇刻意遺忘,但男孩的選擇是追尋線索來得到更多父親的同在,希望可以獲得原諒。但....人都已經過世了,誰能原諒?這是導演和編劇最讓人揪心的地方:母親。
                                     
         看似同樣傷痛、回歸正常生活的母親,在電影最後才知道一直在背後默默守護著男孩。她早一步發現男孩的計畫,提早拜訪布拉克先生和小姐們,她讓男孩自己去追尋父親,同時又默默地陪伴著他....這才是整部電影最重要的地方啊!你面對了自己對往生者的歉疚和悔恨,同時卻忘記了還活著的人的守望和溫暖。如果執著於對過去的難過,是不是遲早另一個讓你歉疚的事情也會來到?布拉克先生和小姐們的幫助無非是希望男孩可以走出父親過世的陰影,但最偉大的還是這位守護在背後的母親,這不僅是母愛的表現,更是在世者必須更珍惜的感情啊。
                                    
         我相當佩服這部電影,從一個男孩的角度出發,我不僅看到男孩的悲傷和痛苦,同時也在男孩追尋線索的過程中看到了他發現希望和溫暖的過程。飾演男孩的托馬斯豪恩太讓人佩服,多少次眼眶濕潤都是因為他....湯姆漢克和珊卓布拉克也不愧是金獎影帝、影后,收放自如的演技襯托了男孩,讓電影更精彩!電影其他演員也都是一時之選,如門房先生是《大藝術家》裡的製片老闆、第一位布拉克小姐是《姊妹》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薇拉戴維斯。重點是大家都適當地配合著男孩,也才導致我在看這部電影時,可以這麼樣地感同身受。
                                                         
         所以即使最後沒有找到鞦韆底下的紙條其實也沒關係了,因為逝者已矣而來者可追,撇開恐懼,用勇氣坐上鞦韆,盪起來才會知道鞦韆的樂趣。也如同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所提到,活著的人必須跨過死去的人繼續努力生活。這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宗旨,我想,也是導演最想對面對911傷痛者說的話。或者,這句話可以用在所有面對失去的人們身上,活下去才是挑戰,才是珍貴的開始。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柿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