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尾鱸鰻海報大尾鱸鰻 (David Loman)
導演:邱瓈寬
推薦:1顆星 (不值一提)

電影的沉淪

       得從前在研究所的時候,攻讀表演藝術行銷常常會聽到一種爭論,一方談文化創意一定要能創造產值,否則就不能夠成為一種「產業」,另一方則總是苦口婆心地說文化是不能夠被數字衡量的,因為文化的重量並不在產值,而在其中的質量。當時還是小研究生的我,滿腦子想著賺錢,對於賺不了錢的”藝術”,我滿肚子的瞧不起。殊不知,看了這幾年電影,就在看完《大尾鱸鰻》後,我體會到了在資本主義底下的文化所代表的重傷。
 
        電影實在很難看,我甚至不認為這是一部電影。雖然靠著導演的人脈請了非常多藝人演出,用了相當多所謂”本土”的台詞,主要演員也都是在地意味濃厚的藝人,甚至選在春節前夕上映,搶賀歲市場……但從票房飛漲的現實底下,我卻看到台灣國片的沉淪。的確,在適當的時節,使用大量噱頭十足的包裝,讓票房急速上升有如颱風天暴漲的水位,導演輕易地就將垃圾塞進了觀眾心裡,晉身破億影片、導演行列……說好聽一點是電影貼近在地群眾,但實際上這能代表看電影的你我嗎?掌著支持國片的大旗,眼光卻直盯著台灣觀眾的荷包,播出了近九十分鐘的垃圾,成就了檯面上的那些人風光亮麗,但在觀眾的心中留下了甚麼?這不是沉淪是甚麼?


 文化不是這樣玩的

        舉個例子吧。現在打開電視轉遍一百八十台,有哪些節目可以跟十幾年前的經典綜藝或戲劇媲美?難得出現了一部”我可能不會愛你”就被觀眾捧上了天,但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現在要看好戲這麼難?反而是隨便哪個時間開電視,長壽鄉土劇、不知所云的談話節目和公主王子的幼稚偶像劇卻比比皆是?我不敢斷定,但這和向資本主義靠攏的文化事業脫不了干係。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吧,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是宗旨,觀眾愛看就多拍,反正搶的是收視率,有沒有內容反而不是重點。當製作方忘記自己掌控的是社會文化大旗,放下賺不了錢的社會責任時,做出來的節目就越來越沒有質感,只要有錢賺,甚麼東西都好,做了就對了

 
        國片起飛也一樣。看完《大尾鱸鰻》之後,我反而懷念起根本沒有人在意國片的那段時光了。因為不用討好觀眾、不用譁眾取寵,台灣電影可以盡情展現導演的理想和思維,電影內容雖孤高,但一旦產生共鳴,那股力量就可以停留在心裡好久好久。隨著時間慢慢轉型,導演們開始注意到「觀眾想看甚麼」,開始懂得討好觀眾,而我樂見其成,畢竟不貼近觀眾就不會有人重視。殊不知……到去年一整年看到台灣電影的模樣,今年又連續看到用華麗外表包裝的垃圾國片……就繼續貼近觀眾吧!哪一天讓”夜市人生”還是”天下父母心”都登上大螢幕吧!讓國片跟電視劇一樣沉淪吧!破億好風光,反正在法令上,電影也是一種文創產業,只要有產值就好,打著文化旗幟有甚麼不可行的?生活俯拾皆文化阿。
 
這部片?哀......

        我已經無心再來討論劇情內容或是演員表現了。對於整部電影,我寧願看豬哥亮用脖子掛著麥克風,主持兩個小時歌廳秀,也好過坐在座位上看兩個小時猴戲不如的垃圾。拿現實生活父女不合的情況當作噱頭、把老藝人和本土藝人拉出來曝光當作招牌、在地語言用得震天價響當作有趣、耍嘴皮子當作笑點……就只差沒有全體演員排排站大聲祝觀眾新年快樂了。
 
        這部片子胡來到已經不是賀歲片了,拿往年港台賀歲片或是西洋年節電影來相比,《大尾鱸鰻》更加不知所云和不尊重觀眾。並非每個人都像我一樣,兩天就進電影院一次,只為了找出好看的、值得的電影,試圖分析出其中優點和背後意義給願意看文章的朋友們。對於難得進場看電影,因為種種行銷與廣告而選擇《大尾鱸鰻》的觀眾,我不知道導演要如何面對他們。這種電影票房有多高、衝多快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這片子讓我看到媒體與行銷包裝的厲害之處,也體會到披著文化皮毛,卻毫無內涵,還能騙到這麼多無辜觀眾,創造大量產值的無奈。
 
電影劇情:☆☆☆☆☆
演員演技:★☆☆☆☆
角色刻劃:★☆☆☆☆
故事氛圍:★★☆☆☆
畫面美感:★☆☆☆☆
服裝化妝:☆☆☆☆☆
音效配樂:★★☆☆☆
剪輯流暢:★☆☆☆☆
節奏步調:☆☆☆☆☆
影前評價:★★★☆☆
綜合推薦:1顆星 (不值一提)
 
下回電影主題:浩劫奇蹟 (The Impossible)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r.柿子 的頭像
    Mr.柿子

    柿子狂想Persimmon OnLine

    Mr.柿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