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見台灣海報看見台灣 (Beyond Beauty - TAIWAN FROM ABOVE)
導演:齊柏林
編劇:崔企川
推薦:3顆星 (可有可無)

到底看見了什麼?

        《看見台灣》將以鳥瞰的高度記錄台灣的訊息傳出來後,我對這部電影就一直很期待。一來是好奇要用什麼角度來呈現台灣現在的悲哀,二來是一個沒有導演經驗的人,背負著這麼大的使命,我隱約覺得這應該就是所謂「社會大眾」對台灣的基礎印象,也就是「大家是怎麼看待台灣的」。

 
        講一句實話,看完後我覺得台灣大概是沒有救了。電影的確把台灣拍得很美很可觀,搭配上交響樂的磅礡,不少人大概都是「嘩!台灣好美!我愛台灣!」……從來沒有人這麼樣記錄台灣,但難得使用了這麼可看的鏡頭,卻講了一個「無害」的故事。我了解要揭弊有多困難,也明白拍出這部紀錄片背後會接到多少威脅和關說,但在權衡之下的成果,我只看到一部台灣人集體打手槍的電影。《看見台灣》的票房愈好,我愈覺得台灣人很悲哀。透過鏡頭讚嘆台灣很美,茶餘飯後罵一罵財團和政府,然後自我安慰台灣還是很讓我們驕傲的……《看見台灣》帶給我們什麼?就只是「看見」而已吧。

我不需要你高高在上

 
        我絕對讚美齊柏林導演的認真和理想。從他的鏡頭裡,我可以感覺到他跟你跟我都一樣,對於生長的這塊土地想付出些什麼,於是我們有了一個令人佩服的導演,勇敢地告別安逸的鐵飯碗,花錢借錢窮盡方法,用完全沒有人看過的角度,拍了一部紀錄片,告訴大家台灣到底長的是什麼樣子。身為一個在電腦背後寫文章的人,我根本沒有任何資格評論齊柏林導演,對導演的佩服我沒有任何詞彙可以形容,這是我真正誠摯的敬佩。
 
        但就事論事,單單看著《看見台灣》,我傻了。從鏡頭裡我只看到三件事:台灣很美、破壞很嚴重、台灣還是有希望。從一開始吳念真導演的聲音「如果你不知道我們台灣有多美!那是因為你站的不夠高」我就感覺到一陣噁心。台灣很美難道我不知道嗎?每年徒步、鐵馬、機車、鐵路環島的人們不知道嗎?十大奇景是假的?網路上、新聞上一大堆文章、陸客、觀光客說著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騙人的?不然google一下每個人都看過的「最熟悉的麥香」廣告吧,台灣很美我相信每個人都知道,鏡頭透過高空鳥瞰來呈現「台灣很美」這件事我沒有意見,但是我不需要一個自以為貼切的聲音,用高高在上、我知你不知的姿態來告訴我這件事。
 
        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台灣人們多麼勤奮努力、多麼腳踏實地……我坐在電影院只覺得痛苦。這些事情從我國小就知道了,先人們如何渡過黑水溝打拼、一府二鹿三艋舺、人們的聚落、信仰中心……我不知道為什麼,《看見台灣》要用第三者的口吻說給我聽,我多麼希望電影不要有旁白,那個聲音念出的旁白我覺得反胃。對我而言,我進電影院看空拍台灣的景象,不是要電影來告訴我有多麼愚蠢,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全新的角度,告訴觀眾我們應該如何看見不同的台灣。
 
月亮的背面你看不到
 
        果然,在吳念真導演告訴我有多麼不認識台灣之後,開始大談人們對台灣的破壞了。《看見台灣》說著我們種檳榔樹等淺根作物、養殖魚塭抽地下水、山坡地水土開發盜採砂石、海岸線侵蝕、觀光作物破壞環境、人類需求廣設電塔……透過齊柏林導演的空拍鏡頭,身為觀眾的我們真的看見了,但是然後呢?觀眾們像是被處罰的小學生,被迫看著一張又一張大肆破壞後的照片,然後聽著旁白撻伐所有台灣人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我覺得莫名其妙,只想說:「怪我囉?」

        這些問題都是從小到大有正常接受過國民教育的人們深知的。我不知道為什麼《看見台灣》在高高在上指點我們台灣很美之後,還要自認為清高地指責台灣人造成現在台灣的模樣。的確,造成台灣現在醜陋模樣是全台灣人都要負責的,那麼拍攝電影和唸出旁白的人一樣無法脫罪,用驚人的鏡頭和責備的語氣,這等於是用結果論賞了所有台灣人一巴掌。但其中的原委和細節呢?是因為官商勾結,還是長期以來人們傳統的生活模式?是因為台灣長期以來的利益掛帥,還是因為人們對周遭環境的冷漠以對才造成這種破壞?
 
        電影沒有討論,仍舊以「空拍」告訴大家,你們看看台灣現在很醜你們都不關心現在好可怕未來會怎麼樣都不知道喔……我不太了解,長期以來許多團體反對美麗灣、蘇花高等的努力去了哪裡,也不知道對六輕以及高汙染工業的抗爭都到了哪,更不用說有好多人努力維繫原住民文化、健康農業、綠活生活……當然,編劇不是白癡,還是提到了幾位努力讓台灣更好的前輩當作點綴和轉折,但對觀眾來說,你我都知道這不是重點,而是《看見台灣》為自己找了一個台階下,草率地告訴大家,有啦還是有努力啦應該會改變啦。
 
我不需要電影來打手槍
 
        電影最後讓原聲音樂學校的小朋友們上玉山合唱作為結尾,音樂很好聽,但我看了很心寒。當然小朋友和導演的努力很值得喝采,只是作為電影的結尾,我不認為這種唱歌跳舞可以當作看見台灣的結局。綜觀《看見台灣》,從一開始的高姿態告訴觀眾台灣很美,一直到表象地批評現在醜陋的模樣,最後說還是有人很努力所以台灣還是有希望很美好……姑且不論是否有解決問題,連呈現問題都不曾有過。我彷彿上了一堂國小自然課,為台灣悲慘的現況披上了一層鮮甜的糖衣,打打手槍自爽罷了。
 
        對照現在台灣可怕的現況,柴米油鹽醬醋茶已經全部淪陷、都更官商勾結、開發案一件件過關,沒有任何年輕人有辦法買房,加上日漸悲慘的自然環境……身為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我要看到的不是台灣有多美,而是我們可以怎麼樣讓自己不再醜陋。但《看見台灣》這麼拍,卻變成一種台灣人發洩的方法……人們急著走進電影院去看台灣好美,用這件事來證明自己存在,和動不動就把人叫做「台灣之光」一樣,人們需要這些畫面來彌補長期以來的自卑,告訴自己台灣很美,雖然現在有點瑕疵,但我們還是在努力阿,所以未來還是很有希望……老天爺!這是什麼阿甘心態!《看見台灣》真的看見台灣了嗎?

        配樂除了少數幾首原住民風格的音樂外,剩下就是好萊塢等級的磅礡交響樂,加上吳念真導演自以為貼近觀眾的口白,唸著居高臨下的旁白……我必須再陳述一次,這些鏡頭確實很美,也從來沒有人用這樣的鏡頭看過台灣,但電影卻呈現出我無法認同的觀念,我覺得這反而玷汙了這麼美的空拍鏡頭。《看見台灣》到底看見了台灣什麼?最後只能暗示明示背後有很多可怕的關切嗎?或許我們看見的都是幌子,真正應該被看見的反而是那些黑暗面吧……若真是如此,台灣之醜,醜到我們幾乎無法想像。
 
電影劇情:★☆☆☆☆
演員演技:★★★★★
角色刻劃:★★★★★
故事氛圍:★★☆☆☆
畫面美感:★★★★★
服裝化妝:★★★★★
音效配樂:★☆☆☆☆
剪輯流暢:★★★☆☆
節奏步調:★☆☆☆☆
影前評價:★★★★☆
綜合推薦:3顆星 (可有可無)
 
下回電影主題:閃亮女聲 (The Sapphires)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r.柿子 的頭像
    Mr.柿子

    柿子狂想Persimmon OnLine

    Mr.柿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