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海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
導演:九把刀
編劇:九把刀

謝謝你?為什麼?

        九把刀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從口碑場開始,就不斷地聽到一大票人討論這部電影,但評價卻非常兩極。喜歡的人總說著「這就是青春!我都哭了」之類的話,討厭的人卻抱著「這根本就拿低俗當有趣,不是我的青春」。雖然我本來就是幾乎每兩天就會進場看一部電影的人,但我開始好奇,到底這部電影有甚麼樣的魔力?似乎是一部會讓人懷念起青春年華的好電影....
                                                        
       只是看過之後,我不僅幾乎對所有橋段都無感,甚至某些情節還觸怒了我....雖然我本來就不太喜歡九把刀的小說(印象中看過四本)、對於長達兩星期口碑場的策略感到不齒、不自覺地拿這部片和其他類似的電影做比較、我也認為這完全不是我的青春....但就在我已經儘可能把所有與電影無關的喜好都拿掉之後,我認為這部電影本來有機會可以創造更多的價值或是深度,卻在有限的時間內花了太多成本在討觀眾開心,拍攝手法跟不上劇情的深與廣,以至於電影變成濃縮的電視偶像劇,演員發揮演技的空間非常有限,演的最自然最好的人成了彎彎....所以說九把刀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就一部電影來說,這部片子並不值得這麼高的票房;或者也能這麼說,利用行銷和抓觀眾胃口,也許搶到票房了,但電影本身的價值並不高,可以成為行銷中的經典,電影本身卻像是偶像劇一樣,看完就看完了,還剩下些甚麼?


        我對這部電影的許多橋段無感,有非常大的原因是「這畢竟是屬於九把刀自己的故事」。雖然我也經歷過玫瑰之夜、經歷過九二一、經歷過國中高中大學....但我對於劇中一群男生在班上做些對他們來講青春的事卻一點感覺都沒有。可能是我從國中開始就一直認為讀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吧,高中和國中對我來說並不是十七層與十六層的差別,我開開心心地考上第三志願,高中時一邊認真讀書一邊與一大票好朋友過得很開心(而且我完全沒有補習過),也談了一場刻骨銘心的戀愛....但是看在我的眼裡,上課打手槍(這是公然猥褻嗎)、幫同學取奇怪的綽號、用古怪的方式追女生....我總覺得這完全不是我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到的事,甚至我真心地認為,如果在高中有這樣的男生在我身邊,我會覺得很丟臉而率眾排擠他。
                                                                                
 套一句沈佳宜的話,一大票橋段在我眼裡看起來不是熱血,而是幼稚。
                                                                                 
       從我的個人經驗來說,我對這部電影的感想當然也包括了「沈佳宜絕對是一個善於玩弄男人的騷貨」。光是出考卷給擺明喜歡自己的男生寫就已經夠誇張的了,更不要說兩個人單獨留在教室讀書....在我的經驗裡對高中生來說這不是讀書,這就是找機會摸來摸去,然後被教官抓到隔天變成校園八卦。在沈佳宜考差痛哭時,一般而言就是找最好的女生朋友吧....結果找了一個喜歡自己的男生來安慰他,這....說這兩個人沒交往我不相信,如果真的沒交往,男生還苦苦追求著她,那就是這女人手段太高明,典型的「魔女級人物」。
                                                                                
 我自己的感想說完了,回到電影本身來說吧。
                                                                                 
       這部電影在我看來並非一無是處,扣除掉我覺得不合理與幼稚的橋段之外,有許多手法真的非常對觀眾胃口。包括了一開始打手槍時女老師在台上香汗淋漓、王彩華媽媽的衛生紙、勃起與老爸的時時刻刻勃起、柯景騰在家裡脫褲爛打手槍時王祖賢的眨眼、宿舍集體打槍時的炮火猛烈還將了《艋舺》一軍....這就和說笑話一樣,其實最容易引起共鳴的笑話就是黃色笑話,要讓觀眾捧腹,就在電影裡面加入一大堆別人不敢或是誇張的黃色橋段,其實就非常對觀眾胃口了。
                                                                                 
       但我相信九把刀自己也要承認,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從頭到尾鋪了一大堆黃色梗,利用明喻、隱喻、借代等手法來表達青春這件事,確實讓電影變得非常有趣。但之後呢?就和一個人成天滿嘴輕浮語言一樣,和他說話會非常好玩,但就是感受不到這個人的氣質在哪裡。其實這部電影的劇情真的非常值得發展,畢竟這是一段從高中一直到出社會後的戀情,這中間除了戀情的發展之外,有更多是角色們的成長、成長中的青澀、面對長大後的壓力及改變等,這些才是真正可以留在觀眾心裡或是打動觀眾的元素,雖然大家的成長背景都不同,但是在踏入社會後,懷念學生時代那樣單純的友情、愛情,帶著真心去祝福過去的美好,才是所有人都會感同身受的,....

       但是在電影裡,那些年,那些年,那些年....那些年好像除了這些黃色梗之外,就剩下和沈佳宜玩躲貓貓了。難得主角講出「希望這個世界可以因為我,而有一點點不一樣」時,卻像是曇花一現,我看不出到底主角朝著這個目標努力了多少,整部電影看起來,這句話就像是主角從漫畫裡看到然後借來用感覺很酷的台詞罷了。
                                                                                 
        九把刀用了很可愛而且大膽的方法來詮釋年輕男生當時滿腦子性的青春,這真的是符合大眾胃口!但是....也因為用了這個方法,而且用過頭,導致這部電影花了太多時間來玩這種梗,真正電影劇情中應該要出現的的深度居然幾乎都沒出現!?整部電影就這樣嘻嘻哈哈地、淺淺地就過去了,直到最後,和沈佳宜吵架了、地震了、沈佳宜結婚了,才開始出現些許的真正屬於愛情的橋段。但這些梗還是玩不停,甚麼在座位上尿尿啦、尻槍啦、做愛啦....在迎合觀眾之餘,電影好像忘記了自己原來的本質,到後來居然笑不出來,只覺得「怎麼又來了煩不煩」。
                                                                                
        此外,我對於「四腳獸」這件事情感到相當惱火。在宿舍你可以說有大便俠有快槍俠或是在宿舍樓梯口抽菸彈吉他....但「四腳獸」對我來說的原意就是指一男一女在廁所或浴室做愛,不管對於這一點我與九把刀是否有不一樣的認知,我對於九把刀這麼開心地講著看A片、打手槍、男女做愛等橋段沒有意見,但是對於鏡頭一轉變成兩個男人在浴室(還隱喻地把另一個人的頭壓下去),而後變成三個男人在浴室還用腳來隱喻正在3P感到非常火大。
                                                                                 
        私底下不管九把刀要怎麼樣認為我不管,但是既然都已經是公眾人物而且拍電影了,要玩這招就要小心不要讓人感覺被消費或是被嘲弄。也許會有人覺得本來就是這樣,你們就是玩屁眼的,但要知道所謂的大學校園中的同志,要經歷過多少風險和勇氣才能找到情投意合的人,尤其是在九零年代那樣過渡時期的歲月裡,男同志的情感和慾望是非常悲劇的,真要講的話這些故事比甚麼追沈佳宜來的更沉重而且痛苦,就這樣戲謔的意味來幾個鏡頭給大家笑一下,也許有同道中人可以接受或是「根本已經習慣這個世界的嘲諷」,但我完全不能接受而且深深覺得被消費侵犯,這一點讓我非常不開心。
                                       
        最後,對這部電影我覺得非常可惜。《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真的可以讓層次更深更廣的,卻因為把過多的時間讓給討好觀眾這件事,導致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跟不上劇情原本的架構,如果把一樣的劇情交給更有經驗的導演,雖然效果不會像九把刀這樣明顯,但是電影本身的質量一定會更高更重....往後的九把刀勢必會繼續拍電影,如同我在《殺手歐陽盆栽》的文章裡說的,九把刀的小說因為夠有想像力、夠有畫面,所以非常適合拍片,但如果九把刀的層次還是停留在過度的譁眾取寵和莫名的激情上,這樣的電影將是缺乏質量而且沒有個性的。若真的未來仍是如此,就讓那些年就停留在那些年就好,沒有意義只有精液的過去等老來不舉的時候再說吧。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柿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